鍝悞涔嬮瓟绔ラ椆娴�-鍥借涓瓧涓嬭浇

环视旅游资讯

网站名称:环视旅游资讯
网站地址:www.baiguolive.com 点击访问
网站编码:
网站描述:
关 键 字:环视旅游资讯,www.baiguolive.com,交通旅游,生活服务 旅游酒店 旅游资讯 生活服务 交通旅游
备注说明:



风吹麦浪

117878
有一首歌曲叫《风吹麦浪》,词中有“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这本是一首情歌,只是寓情于景,抒写一份更加唯美的情愫及隽永芬芳的味道。


  麦浪于我再熟悉不过,然如今虽身处都市,却依然难以拥有作者的那一份浪漫心境,忆起时,或于画面中不期而视时,熟悉而难忘的感受更多是辛劳,更多是那热浪里漂流的汗水及随浪颠簸的身躯。


  八十年代初,那时农村的种植收割还更多的依赖人工。清晰忆得,刚分产到户时,家中八口人,二十四亩田,家乡是典型的夏秋两季,夏天自然是小麦,除了少许菜地。挥舞镰刀的事,除了眼瞎的外婆,全家人皆须上阵。经常是,未及放麦假,岭上的麦子已熟,于是不得已,我们中午放学,便直奔地里,割麦一个半小时,然后脸也不洗,拿了馒头,喝点水,便又返校上课,更不必说下午放学,一直要干到天黑,那本是理所当然。


  如今我看到电视上讲西北地区的麦客,艰辛地挥洒,挣得一点劳务费,心里还是酸酸的。这种活凭得不是力气,而是手脚麻利和耐性。当时,我们弟兄五人,虽然众,但年龄小,速度并不多快,除了大哥,加起来也未必比一个能干的妇女效率多少。


  割麦最累的自然是腰,刷刷刷地不停,一挥一拉,一束一放,初始十几分钟直一次腰,慢慢的,三五分钟一次,躬着身,曲着腿,断然不会是优美的姿式。而为了麦茬低一些,必须贴着根部划拉,与土壤相连,自然积尘最厚,若靠近路边,则灰尘更甚。记忆犹新,我们家靠近铁路的那块地,由于边上是一条通往当时大概全镇唯一砖瓦厂的土公路,一镰下去,基本,人就被灰尘湮没了。可以说,身上的每一处都沾满了灰尘,真正的“灰头土脸”,眼耳口鼻更不会例外。是故,为应付此等状况,我们于流火的烈日下,不得以着上长衣长裤。更要命在于,灰尘被汗渍牢牢地凝结,加之麦芒及一些飞虫的滋扰,脏、累、痒、痛、疲的交响曲,让我这个不健壮的少年苦着、恼着,而亳无办法和章法。彼时,讲究些的姑娘、媳妇,会在大热天里穿上秋衣秋裤,一则吸汗,二则遮蔽一下肆虐的尘土。好在那时仅是尘土,农业尚未现代化的岁月,倒没有pm2。5类的东西。


  十多岁的我,那时面对风吹麦浪,基本上是惶恐加无奈,那么一片片,这么一镰镰,何时是尽头啊!心里越嘀咕,头皮越发麻,好像那麦浪就越可恨,那种涌动简直就是在挑衅。面对我们的畏艰难状,血液中便流淌着勤劳的母亲总是带头加鼓励,“只要开始干,总会有尽头”;而若父亲在,我们唯有拼命,是不敢有其他造次的,慢尚怕被责罚,更遑论偷懒使惰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麦子割完,接着便第一时间往回拖运了,垛到已经碾压好的场子里。麦场通常在靠近村庄的蒜地里,此时大蒜已经收获完毕,平整一下,然后套上牲口,拉转一个大青石滚子,俗称“碌碌滚”,一遍遍地碾,地面逐步光洁,我记不大清了,有时可能会撒一点白石灰,以便更细密、更粘结,就像如今新平整的路基一样,那是打麦、晾麦、晒麦的地方,而不像如今,农民太随意地占用公路。


  拖运麦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凭人力架子车,尤其当时家里分了许多岭上的地,路蜿蜒崎岖,欲保证顺利,从装车即须小心翼翼,一层层,一摞摞,既要错落有致,又要左右平衡,否则要么装得少,要么容易侧翻。最后两三个人搭伙,靳紧绳索。“一二”、“嘿哟”,我们通常要在也仅十七八岁的大哥指挥下,协同作战,尽量绑缚结实些。拉车过程中,要少使用牲口,也只在上陡坡或不得以时,怕的是力量速度的不均匀导致翻车,那是常有的事,尤其一当口,锐角的弯,又是陡坡,同时要翻越铁路,简直是鬼门关。上坡躬腰拼命拉,下坡抬肩拼命挡,前拽后推,热闹状,颇有类似如今的救援现场。我那时对大哥的能干是佩服之至的,农村,家中老大的命运大抵如此,逃避不了的肩膀。


  乡间那条小路,我大学毕业后便再也没有光顾过了,不知那个弯还在否?


  一开始,打麦子靠牲口拖拉青石滚子碾压,碾了翻,翻了碾,反复七八遍,且每次摊压的数量有限,自然效率很低,当时感到麦期特别长,从头至尾要一月余,后来半机械化,用小拖拉机拉石滚子,再后来,不用碾压,用“大炮筒”,即前面是脱粒机械,中间是砖砌的风洞,后面是抽风设备,三者融连为一体,象大炮的筒,故得名。通常要四五个人合作,送原麦,、掏麦粒、拨秸秆、清麦糠,还要一个机动的,哪里有情况就去哪里。速度快了许多,但通常要七八户合用一个,须提前约好次序。我上大学之前,这大概是最先进的东西了。


  夏曰的天气总是多变的,所以遇到晴好天气,便要争分夺妙连轴转。我终不会忘记,我人生最苦累的一次,连续三天,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清晨三四点钟起床,去割麦子,傍晚开始往场里运,八九点钟开始在大炮筒脱粒,夜半时分结束,收拾回家。即使这样的时间节奏,也是父亲与别家协商才得来的,他是个急性子。吃饭也全在地里或麦场里,我如今吃饭速度很快,大概与那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累到什么程度,即便站着,一旦停下手中的活计,就会片刻失神睡着,父亲怕有意外,不停地招呼我们。二哥年长我四岁,大多负责掏麦粒,最后那一晚,他实在忍受不住,终于拂逆父亲的威严,撂下工具,冲父亲大吼“究竟是要人还是要麦子”,父亲大怒,抡起木锨砸向了他,大哥大概也踢了他。十二、三岁的我,于冰冷嘈杂的轰鸣中,除了流泪,只能默默祈愿,快结束吧,这可恶的麦子,这荒苦的曰子。


  如今想来,真正忙到疯狂的曰子大概半个月时间,存在于割麦、拖运、脱粒这几个环节。相对来讲,后面则要轻松一些,主要是晾晒及清理。


  人工和半机械化时,麦粒与麦糠开始是混杂在一起的,同时伴有细尘。如何清分呢,就是靠人工扬麦子,于空中,借助风力,将糠吹离开。那是一道技术活,非三五年并不练得好,熟练把式扬麦的一招一式,还是给我不美好的记忆中增加一点唯美的亮色。木锨于手中,一撮、一抬、一扬、一抖、一划,麦子于空中成弧状、带状、瀑布状,纷纷洒洒,有如摆动的珠帘,于空中飘舞片刻,平落到地上。妇女则头戴草帽,脸罩布巾,拿大扫把来回扫荡,清除最后的顽固。新手如我则无论如何弄不成那样,上去一堆,下来仍是一堆,糠到底飞不出去的。[!--empirenews.page--]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干净的麦子尚需在场子里暴晒几日,太阳出来即开始平摊开来,隔一两个小时,翻弄一次,那通常是我和弟弟的事。用木锨在平铺的麦粒上由外到里一圈圈边推边顿,或者用竹耙来回搓拉抚推,让麦场有如微澜的河面,目的一样,让所有的麦粒受热均匀。这个阶段,活没那么重,更没那么赶,多少还带着戏耍的味道在里面,倒没有那么刻薄的记忆了。


  我上大学后便很少与小麦打交道了,通常七月初放暑假,而此时麦子已收完了,同时地越来越少,也基本上机械化了,联合收割机,一小时十几亩地,三两天整个村子就收割完毕。村民如今只干些晾晒的活,及机器无法弄干净的边边角角、小块坡地。


  想来,如今家乡的农民幸福了许多,实在得益于科技之进步,工业之发达,而它的副作用则是环境的代价,如何兼得呢,干干净净的工业于我们并不现实。


  又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我不太会想那金色的麦浪,也无论如何不会觉得那是诗情画意的地方,只想去回忆那个岁月,思想劳苦的亲人,昭示晚辈“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涵义。






访问网站
热门站点
1、江苏教育 www.ec.js.edu.cn
2、昇记大香肠 www.shengjidxc.cn
3、大舌尖 www.dashejian.com
6、破碎机 sypsj.cn
8、衣衣货源 www.eehy.com
10、010新事网 www.010xs.com
14、猩猩影视 www.jmdna.net
15、腾讯汽车商城 automall.qq.com
18、3d三维扫描仪 www.3doe.com.cn
19、评书吧 pingshu8.com
22、天地心网络 www.szhtml5.cn
24、Chinayun目录 www.chinayun.cc
26、我的图片网 www.oaoaz.com
28、K780数据 www.k780.com
30、香港旅游发展局 www.discoverhongkong.com
33、巧算师缌情网 www.jinwangshukong.com
34、投资上海 www.investsh.org.cn
35、江苏新闻网 www.joshfire.net
36、PayEasy线上购物网 www.payeasy.com.tw
39、网神之家 www.314413.com
41、HQ摄影工作室 www.hqphotohk.com
42、环球娱乐在线 www.roundyule.com
43、羊城保安服务 www.gdycbafw.com
45、民宿代运营 www.mikeju.com
46、豪美户外家具有限公司 www.haomeifurniture.com
47、快递100 api.kuaidi100.com
相关推荐
热门搜索

返回顶部

288819.com 关于我们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