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李菲说:也许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独生子女面临着更多的婚姻家庭问题,因为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两边老人都不想、也不能习惯放手让子女独立生活。平时和同学、朋友聊聊婆婆的事情,发觉很多人和我们面临的情况差不多,而怎么处理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做法。
其他人物介绍
丈夫 田力 28岁 公务员
婆婆 56岁 退休
妈妈 55岁 退休
妈妈的担忧
我和田力是高中同学,同在学生会,上学时经常一起开会、组织活动。田力家和我家住的很近,总是来我家楼下喊我,每次我妈就说“小胖又来找你了。”那时候田力胖胖的,很可爱。后来田力到扬州读大学,我上了徐州工程学院,就没有再联系。
2006年的一天,我去区里送个文件,办公室里的小伙子见我就乐了,说:“李菲你一点都没变。”我纳闷了半天,才发现眼前这帅气挺拔的小伙子就是田力。我们有好几年没见了,田力才从扬州回来工作。那天我们聊得特别愉快。过了几天,田力就组织了一帮当年学生会的同学聚会,聚会后田力送我回家的,他家离我家仍只有10分钟的路程。那以后还没有女朋友的田力开始追求我。过了几个月,我们由地下转为地上,田力又开始三天两头到我家找我了。
我妈妈见到田力,还能记得他,也很喜欢,但对我们的恋爱有点担忧,她说:“这一片的街坊都说田力的妈妈不太爱和人接近,我担心你们结婚后不好处。”我是个乐天派,说“我又不和她过,放心吧,我会和她相敬如宾的。”
(图文无关)
我妈性格温和、待人坦诚,我从小就特别缠我妈,用我妈的话就是“娇滴滴的讨人喜欢”。我想田力也是个好脾气,他妈妈无非是性格内向,我嘴甜一点就行了。我们处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双方家长见了面,都比较满意,田力家里给买了房子,我妈妈陪嫁了辆车,就举行了婚礼。虽然双方家长见面都很愉快,但结婚时我妈还是对我说:“到了人家家里眼头活点,别惹你婆婆生气。”我看得出妈妈还是挺担心我的。
我和田力都是独生子女,婚后我们单独住着,觉得两边老人一开始都不太适应,所以每到周末,我不是回家陪老妈,就是去婆婆那儿。时间长了,我发现婆婆也不是很难处。
宝宝出生了
隔了3个月我怀孕了,两边老人都挺开心的。我和田力说宝宝出生后我们谁家都不去,就在自己家里,谁想来看都方便。我妈妈早就说了,她顶多会帮着做我月子里的饭,担心有婆婆在她常走动不太好,如果婆婆不管了妈妈再来管。我后来才知道,因为妈妈这样的明智为我减少了不少婆媳问题。
由于两边妈妈照顾我特别好,宝宝足月顺产,很喜欢人。从医院回家坐月子,妈妈照以前说的给我做饭,婆婆只帮我照顾宝宝和做其他人的饭。婆婆的性格是什么事都喜欢作主,月子期间当然和妈妈和我暗地里有不少摩擦。我在妈妈跟前比较娇,而田力白天要去上班晚上才回来,没聊上几句又到睡觉时间了,所以婆婆只能看着自己的小孙子逗着玩,我发觉了就多跟婆婆说话,两边都照顾着,不让她觉得太闷。
(图文无关)
妈妈一天到晚照顾我,一早给我买菜做饭,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而宝宝的吃喝拉撒,除了吃母乳,都是婆婆一手包办的,当外婆的当然也很想亲近孙子,哪怕是给把把便也觉得是美事,可是婆婆不怎么肯放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常从婆婆那接手儿子后都让我妈妈抱着,逗着小家伙玩。婆婆也不声张,日子长了就慢慢地说两句冷话让我妈听,还挑我和田力不在的时候才说,妈妈生气了当然得找女儿说。没办法, 我想想还是得让田力出马。挑我们都在场的时候,多让老公说着“让外婆多跟宝宝玩吧”之类的话,给婆婆发出信息。
月子期间各种问题天天明里暗里磨着, 我两边搅和着总算过去了。婆婆带孩子特别心细,我妈妈也觉得放心,过了月子就不再天天来,只是经常给我们送点好吃的,有时候也多做点让婆婆带回去给公公吃。
婆婆病了
我休完产假上班后,宝宝就让婆婆带回家了,晚上我们去婆婆家吃晚饭再把孩子带回来,好在离得很近,又有车,孩子不受罪。有时候我看婆婆累了,就主动跟她说让我妈妈带几天,婆婆也很高兴。每次母亲节、父亲节,还有其他一些节日,我和田力都要去给两家老人选些礼品,就为图个他们高兴。其实无论是妈妈还是婆婆都不缺钱,都不要我们缴生活费,还经常给宝宝买东西,我和田力就越觉得要让他们开心些。我有时也用点小心眼,买些东西给婆婆说是妈妈送的,再过几天拿些东西给妈妈说是婆婆送的,两家老人越来越和谐。
(图文无关)
去年3月的时候,婆婆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宝宝完全交给了我妈妈带,婆婆住院的第二天,妈妈和爸爸就买了很多营养品去医院看她,让她好好养病,婆婆很感激,又把别人送她的东西让我爸妈拿走。婆婆住院期间,我找了个保姆,伺候着她。一个星期以后,婆婆老是念叨宝宝,我又把宝宝带到医院去让她看,婆婆一看让我们赶快把孩子带回家,说是医院病菌太多,别把宝宝弄病了,其实我知道婆婆见到孙子心里很高兴的。
婆婆出院没多久,就趁着我们上班的时候,和公公一起去了我妈妈家,说是来看看亲家。我想他们一来想见宝宝,二来是感谢我爸妈去医院看她,我和婆婆也越来越亲了。
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按照徐州的风俗,夫妻大年三十和年初一必须在男方家过,初二时才能去女方家拜年。这样一来,只有一个女儿的爸爸妈妈只能在家里自己过春节。我们结婚第一年就遇到了这个难题。我和田力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要是年三十和初一都在他家过,我爸爸妈妈这两天都会过得很冷清,两个人也没什么心情做饭做菜。所以结婚前两年时,年三十我们都是先在婆婆家吃了晚饭,大约8点多的时候再去我妈妈家。他们老两口一直等着我们呢,见我们来了就慌得热菜摆饭,田力再陪着我爸爸好好喝一会儿酒,到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我们回自己家。到了初一、初二,我们一天在这边,一天在那边,两家老人还是要有一天显得冷清。
(图文无关)
第三年的时候,我和田力提前商量了一下,又去问婆婆的意见,结果一致同意。年三十是在婆婆家过的,我爸爸妈妈也去了,一家人吃过晚饭后玩了一会牌,又一起包饺子,特别开心。初一、初二两边老人都不用做饭了,在酒店里定下个大包厢,一起在外面吃,我妈我爸、公公婆婆加上我们3口,7个人热闹的很,吃完饭,我们再用车把两家老人送回家。宝宝往往今天选奶奶明天选姥姥,跟着他们回去住,两边老人都挺乐呵的。我妈还说今年一定要请公公婆婆去她家过大年夜。
娘家婆家一家亲
其实刚刚结婚的时候,总是觉得娘家才是自己的家,遇到什么事心里还是先想着妈妈的。有了宝宝以后,慢慢和婆婆处下来,看到她对宝宝和田力无条件的疼和爱,才觉得婆婆也很不容易,也很和蔼。婆婆对我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婆家的人了。全身心顾自己的小家,顾婆家,父母那边倒不如以前那么关注和惦念了。但再想想,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让我读到大学,我刚刚参加工作便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能挣钱了,却嫁到了别人家,于父母而言真有点亏的意味。
如今,看着婆婆和妈妈相处得越来越好,以后不用再分娘家婆家,不再有厚薄和彼此之分,我们小两口心里高兴,宝宝也跟着享福。我和田力打算好好拼几年,换一处位于一楼的大房子,等他们年龄大了无法自理,就住到一起。而今年8月我放年假时,打算自己在家带孩子,给婆婆和妈妈定两张去海南的往返机票,让他们去旅游享受享受,也更拉近彼此的距离,至于两位老父亲不爱出去,就让田力多照顾照顾。(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图文无关)
专家点评
用心处理关系
在处理娘家婆家的关系上,一般女人肯定在情感上偏重娘家,因为毕竟是亲生的。但是聪明的女人应该向菲菲学习。
女人结婚后,就有了一个新家(尤其是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维护这个家的基础之上,公公婆婆从你结婚的那一天起就是你的亲人。
和公公婆婆建立了和谐的关系,相信整个大家庭就会很和谐,孩子可以很健康的成长,老公也会减轻很大的负担,不用成天思考如何缓和婆媳矛盾。
而娘家和婆家的关系也是夫妻关系和谐的关键,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孩子成立小家庭之后,双方老人都有空巢感,心里有了失落的情绪,就很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如果能像菲菲一样,有意撮合,让婆婆和妈妈也相处成一家人,那对双方老人来讲,就不会感觉减少了一个家庭成员,而是又多了一家子亲人。
点评人 十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成功全凭“三不”
能把婆婆和妈妈的关系调和得这么好,很佩服菲菲这个“和事佬”。都说男人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难做,看来要想把婆婆和妈妈的关系理顺了,做媳妇和女儿的所花的心思和付出的努力也不小。菲菲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三不:不道听途说,要是当初听了妈妈的话,先入为主地埋下婆婆不好处的偏见,以后的相处隔阂就多了;不惜钱惜力,为了顾及两边老人的感受,菲菲夫妻两个想尽办法从时间上和物质上做到平衡;不厚此薄彼,这一点菲菲在孩子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没有让婆婆或妈妈任何一方受到冷落。能够做到如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菲菲的心思缜密和善解人意。
在80后已经大批成为父母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4-2-1的家庭模式问题。双方父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独生子(女)的身上,并把亲自照顾孙辈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由此,四位老人争宠于第三代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更好地顾及四位老人的感受,怎样更好地满足他们含饴弄孙的美好愿望,就成为年轻父母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菲菲的做法,就适时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
点评人 芦静 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聪明媳妇,婆媳关系,婚姻故事,幸福婚姻